原標題:5個有趣的科學實驗,揭示物理原理
1、懸空硬幣橋。
本次實驗,運用了一個基本力學原理:力矩。力矩在物理學里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支點轉動的趨向。
硬幣受到向下的重力以及下一層硬幣的托舉力,而且下一層硬幣最右側邊緣成為該硬幣的支點。當未懸空部分的硬幣力矩小于懸空部分的力矩時,硬幣就會掉下來。
當在該枚硬幣上面繼續疊放一枚硬幣后,增大了未懸空部分的力矩,使得這枚硬幣不會掉落。
以此類推,如果將整個U型結構看成一個整體,懸空部位的硬幣的力矩小于未懸空部位的力矩,所以整個U型結構能有一部分可以懸空而不掉落。
2、紙幣妙扣回形針。
當輕輕拉動紙幣兩端回形針會滑到一起,但是這個時候回形針還在紙幣上。如果再用力一拉,回形針會克服它夾緊的力。
由于是突然別在一起,回形針的彈力就把3個回形針彈出去,它們就能串在一起了。
生活中你把鑰匙放入鑰匙扣時,也會遇到這種情況,會有咔嚓一下的彈力。
3、遲鈍的硬幣。
這個實驗要歸功于牛頓第一定律。牛頓說過,運動中的物體習慣保持運動狀態,靜止的物體習慣保持靜止狀態——除非有外力施加在它們身上。因此硬幣想做的事情就是“賴著不走”。在這個實驗中卡牌受力瞬間被移開后,硬幣失去了承載物,而此時硬幣幾乎不受力,在慣性作用下“賴在原地”,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杯中。
4、投石器。
當我們壓住初級版投石器的筷子時,力被存儲到了彎曲的桿子中間,當我們松開手,桿子恢復成直線所產生的力,就會把物體投射出去。
當我們壓住升級版投石器的筷子時,皮筋發生變形,變形儲存了能量,這種能量使得皮筋有恢復成原來狀態的趨勢,這種能量稱之為彈性勢能。當我們松開手,皮筋釋放彈性,所產生的力使得物體被投射出去。
5、馬德堡半球。
剛開始我們將兩個半球緊密合攏,無須用力就會分開,這是因為球內球外都有大氣壓力的作用,它們之間的作用相互抵消,平衡了。后來我們用針筒把球中的空氣抽出,球內空氣壓強減小,球外的大氣緊緊地壓住這兩個半球,所以我們很難拉開它們。
在生活中,很多小小的道具都會完成一個實驗,大家有機會的話還是可以多多動手哦~
本圖文資料來自網絡或其他公號,歸屬原作者所有,僅供參考學習!
:

這個小實驗中,我們要嘗試怎么在不弄濕手指的情況下將硬幣從水里取出。輕松活潑有趣的實驗現象非常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,這時候小朋友自然就會想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。
怎么在不弄濕手指的情況下將硬幣從水里取出來
步驟
1、往淺盤里倒入少許水,再將硬幣放進水里(水要沒過硬幣);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硬幣旁邊。
2、將一個深一點的玻璃杯向下倒扣在蠟燭上。
3、一會后,蠟燭熄滅,注意觀察此時玻璃杯里是沒有水的。
4、然后盤子的水很快被吸入倒扣的玻璃杯中,硬幣周圍的水位慢慢降低,直到變干,硬幣就裸露出來了,你就可以在不弄濕手指的情況下輕易拿起它!
原理
蠟燭燃燒需要氧氣,當杯子倒扣在蠟燭上方,杯子隔絕了空氣,杯內有限的氧氣被蠟燭燃燒完后,蠟燭因沒有氧氣就熄滅了。而且杯內氧氣被消耗完后,杯內因空氣減少使得壓力降低,杯外的大氣壓就把盤里的水壓入杯內,因此你才會看到杯里水位上升、硬幣周圍水位慢慢降低直到變干,此時你就可以在不弄濕手指的情況下將硬幣取出。

原標題:科學小實驗:一元硬幣能裝幾滴水?實驗結果你一定想不到
81
硬幣裝水
大家猜猜看,一枚一元硬幣上最多能夠放多少滴水?
這個問題聽起來好像簡單,實際上卻不是那么容易能夠回答得上來的。一起動手做這個硬幣與水的科學小游戲,得出問題的答案吧!
準備材料
做實驗之前,我們需要準備:硬幣、色素、吸管
開始實驗
1. 用吸管將混有色素的水,滴到硬幣表面
2.不斷往上滴水,硬幣上的水珠越來越大,晃晃悠悠的
3.我們可以看到硬幣上的水,似乎快溢出來了
4.往硬幣上滴到第29滴水后,水終于沖開了硬幣,溢了出來
5. 我們換個角度再看一遍
實驗原理
硬幣居然可以存住這么多水,其實這并不是硬幣的功勞,而是借助了水的張力。
液體表面分子外部和內部的分子密度不同導致受力不同,從而導致有一個向著內部的作用力。所以水才會被撐住不往外溢出。
小朋友和家長可以動手試試,你能在1元硬幣上放多少滴水呢?把你的答案在下方留言吧!比一比,誰放的最多!
編輯:樂爸
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
今天的科學小實驗讓你漲知識了嗎?
那就請你動動手,轉發給朋友關注快樂成長聯盟公眾號吧!
:
山東錦工有限公司
地址:山東省章丘市經濟開發區
電話:0531-83825699
傳真:0531-83211205
24小時銷售服務電話:15066131928
